肺癌的標靶治療


羅振基醫生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
香港及荃灣港安醫院

以往患上肺癌幾乎等同患上不治之症,可是隨著藥物及手術的改進,肺癌患者的存活機會已增加了不少。當確診肺癌後,病人須接受肺部的正電子掃瞄及腦部MRI以確定期數。近十年來,由於標靶藥物增加,醫生尚需分析腫瘤的組織學及分子生物學,從而判斷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標靶治療及製訂個人化的治療策略,可說是肺癌治療的新方向。

近年肺癌標靶治療的新藥越來越多,現時超過一半肺癌是由基因突變引起。肺癌基因變異中有較多部份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EGFR)基因突變。這類型的腫瘤因為基因突變,因而刺激酪胺酸激酶(TK)的活性,令細胞失控地分裂及生長,形成癌症。這類型癌症可以使用酪胺酸酶抑制劑如吉非替尼 (Gefitinib) 或厄洛替尼 (Erlotinib)治療。它們可針對性地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訊息,減少或延緩癌細胞增生。

此外還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(EML4-ALK)融合基因突變及ROS-1基因突變。ALK基因突變是多出現在非吸煙者及較年青患者身上,它可激化細胞的生化系統,令癌細胞不斷繁殖擴散。ROS-1基因變異也和ALK相似,因此兩者都是選用同一類型的標靶藥。現時以克唑替尼(Crizotinib)為主流。

肺癌標靶藥物的應用日益廣泛,有建議手術切除腫瘤輔以標靶藥物減少復發,又或是術前利用標靶藥物縮小腫瘤以便手術。後者暫時未有足夠數據,雖然標靶藥副作用較少而受病人歡迎,不過也有需要留意的地方。原因是標靶藥價錢昂貴,患者經濟負擔較重;此外,服用的時間長短未有確定,如長期服用,一旦腫瘤出現抗藥性,由於標靶藥物不多,難有第二、三線的治療藥物,往往會變得無藥可用,病人使用前須明白有關風險。

如果病人的沒有腫瘤基因變異,又是相關的基因變異,未有標靶藥物面世,病人就需要使用化療。現時很多病視化療為畏途,其實化療仍有其可取之處。病人須和醫生好好溝通,制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