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療可引致心臟毒性    宜適時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


蔣忠想醫生
心臟科專科醫生
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

癌症病人接受化療在殺滅癌細胞同時,亦有可能引起的「心臟毒性」(Cardiotoxicity)的副作用。嚴重的心臟毒性可引發血壓上升、心律不齊、血管栓塞、心肌、心膜發炎以至心臟衰竭等,甚至出現急性心臟病發和猝死,所以化療期間若有氣喘、腳腫或胸口痛等,應立即知會醫生,而國際醫學亦建議,癌症病人應適時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(Echocardiogram),監察心臟健康。

心臟毒性可於化療不久後出現,亦可以在完成抗癌治療,甚至康復後數年才浮現,當中較年長、女性、本身有心臟問題、化療用藥較頻密、總體化療劑量較高等,一般被視為較高風險。

心臟超聲波 監測心臟健康

現時要監察癌症病人的心臟功能,最簡單有效的造影檢查就是心臟超聲波。檢查完全無創,只需十五至二十分鐘,便可清楚觀察心臟大小、心房及心室功能、心瓣厚度,以至有否心瓣倒流及狹窄等。

病人一般會在癌症治療開始前,接受一次心臟超聲波檢查,然後腫瘤科醫生會再視乎病人狀況及所選藥物,建議何時再接受第二次檢查。如果發現病人心臟功能受療程影響,醫生會按指引停止,或調節原有的療程,心臟科醫生亦會視乎情況跟進及治療。

其他心臟檢查保健康

心臟超聲波能偵測大部分由癌症治療引致的心臟問題,但無法準確觀察冠狀動脈狀況。由於電療病人的血管較易因輻射而出現發炎及粥樣硬化,增加冠心病風險,因此醫生會因應病人狀況,加入心電圖、冠狀動脈電腦掃描造影等其他心臟檢查。


心臟超聲波檢查是非入侵性心臟影像檢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