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癌筛查方法的选择


叶维杰医生
外科专科医生

卫生署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推行了两年,首两阶段接受检查人士中,确诊大肠癌率达6.5%,较署方预期高出一倍,不少人都问:这是否意味着本港有很多隐藏的大肠癌个案呢?

首先要知道,本港过往并没有筛查计划,因此当初预期的数字只是一个估计;其次,由于计划的首两阶段都是以大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年龄层为对象,结果得出确诊人数比预期高也可以理解。

但另一方面,不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的结果如何,由于过往本港没有筛查计划,隐藏了很多大肠癌个案是必然的事。若一直不做筛查,这些隐藏个案很可能直到肠癌症状出现时才会被发现,但这类个案多属较后期数了。

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所采用的方法是检测大便隐血,用的是粪便免疫化学试验,简单而有效。这种方法虽然已有高敏感度和特异性,但仍有一定机会出现「假阳性」或「假阴性」。若大便隐血检测结果为阳性,需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确定;若结果是阴性,为防是「假阴性」,以后应每年都再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查。

参考近年美国和其他先进国家的大肠癌筛查指引,即任何人若没有大肠癌的症状或高风险因素(如溃疡性结肠炎、强家族发病史),应考虑在50岁(最近美国有些指引甚至建议45岁)接受第一次肠镜筛查。事实上,肠镜是现时最准确的大肠癌检查方法,现时的指引是若第一次筛查没发现息肉或肿瘤,可以相隔10年再做第二次,而不需要像大便隐血检查般每年覆检。

在肠镜筛查时,万一发现息肉或肿瘤,医生又会如何处理呢?

其实在大部分个案中,若发现息肉都会即时以肠镜把息肉切除,令它没有机会变成肿瘤。此外也会把切出的息肉进行化验,看看是什么类型,例如管状腺瘤,变成癌症的风险较低;但若是绒毛状腺瘤,则有较高机会变成癌症。所以若化验结果是后者而且数量较多,医生可能会建议病人相隔短一些时间便需做第二次肠镜覆查。

若在肠镜筛查时发现的不是息肉,而是体积较大的肿瘤,不能即时切除,医生会取出部分组织进行活组织检查,一旦证实是癌症便需进一步做其他检查,并为病人制订最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
肠镜筛查适合大部分人士,但不适合小部分的禁忌症,包括:经医生判断认为筛查的风险比病人的得益为高;怀疑病人有肠穿孔的情况;病人患有急性结肠憇室炎,或患有严重/活跃的结肠炎,都会暂缓进行肠镜筛查,可能待发炎缓解后再处理。

最后,病人接受肠镜检查之前有些事是需要注意的:

1. 若正服食薄血药或抗血小板药,可能有需要暂时停药,负责肠镜检查的医生会向处方薄血药的医生了解及商议。

2. 检查前最少一天,病人不可进食含有高纤维的食物,须进食「低渣餐」,而在检查前一天更需要进行洗肠步骤。以上步骤目的都是尽量令大肠内完全干净,令肠镜检查可以更准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