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癌治疗与生活习惯


张明智医生
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

根据医管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最新截至2015年的数字,在2015年共有五千多宗大肠癌新症。而回看2011年,该年大肠癌超越肺癌成为本港头号癌症,而该年的新症数字是四千五百多宗,因此大肠癌数字上升是不争的事实。

至于新症数字上升的原因,一来是由于近年市民接受大肠癌筛查比过往普遍,被发现的个案多了;二来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影响,而令大肠癌个案确实有所增加。

在饮食习惯来说,西化的饮食被认为是和大肠癌相关的主要因素之一。有人问,香港人饮食习惯西化已数十年,为什么肠癌最近几年才大幅增加?其实,本港大肠癌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仍维持在68岁,也就是说,这是一个可能需要很多年才发展而成的病,快餐文化的影响不能忽视。此外,已有很多研究显示多肉少菜的饮食习惯会增加大肠癌风险。

当确诊了一宗大肠癌,医生首先会根据期数来制订治疗方案。若确诊为一至三期,治疗以手术为主,基本上有一定的根治机会。但第三期会有较高机会有一些未能检查出来的扩散,形成手术后复发的机会较高,因此在手术后大多需要辅助化疗,以提升根治的机会。

至于第四期,即已出现扩散,大部分个案都不会做手术,而以化疗药及标靶药为主要治疗。

标靶药的原理,并非像化疗药般直接杀灭癌细胞,相对地是以较「聪明」的方法,针对肿瘤赖以生存的源头进行控制。以其中一类标靶药「表皮因子受体增长抑制剂」为例,原理是让药力去到肿瘤位置,然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,但使用前需要先检查基因All-RAS有否改变异,若有的话就不适合使用。

另一类标靶药「抗血管增生标靶药」,则大部分第四期大肠癌病人均可使用,原理是针对供血给肿瘤的血管进行控制,阻截血管向癌细胞供应养分,同时可开通其他血管,让化疗的药力可以更有效地到达肿瘤。 「抗血管增生标靶药」近年已发展出第二代,研究证实当使用第一代一段时间后疗效逐渐消失,改用第二代加上化疗可重新产生疗效,让病人延长寿命。加上它的副作用不多,病人一般可享有满意的生活质素。

除了医生用药,病人本身也要注意,化疗期间身体会较为虚弱,因此必须摄取足够营养。坊间有林林总总的理论,例如化疗期间不可吃糖分、不可吃淀粉质食物,但基本上我们医生并不主张癌症病人戒口,而是必须保持均衡的饮食。不少病人在治疗期间都会觉得口淡,若再加上饮食极度清淡的话,根本难以提升食欲,所以我们会鼓励病人可偶尔奖励自己一餐,吃得丰富一点,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和肉类。

不过,烟、酒在大肠癌的形成中所担当的角色绝对不能忽视,所以一旦确诊肠癌,最好尽快戒烟戒酒,不要再碰了。